前 言
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家環?偩痔岢龅摹冻鞘泄┧畠r格改革的政策措施》已經國務院發布實施,為進一步推進城市用水價格改革,盡快建立以節約用水為核心的合理水價形成機制、保障城市供水經營者和用水戶的合法權益。嫩江縣人民政府下發了嫩政發【2009】6號文件,關于《嫩江縣城鎮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為指導這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順利實施,特編制本規程。 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參考了《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等標準,在認真總結近年來工程實踐經驗,吸收借鑒省內、外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縣城鎮供水水表出戶工程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討論的基礎上,最后定稿。 本規程共有6章、1個附錄和4個附圖,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材料、設計、施工和驗收。 本規程由嫩江縣城鎮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辦公室負責具體解釋。 在執行本規程中,請各單位認真總結經驗,注意積累資料,隨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函告嫩江縣城鎮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辦公室(地址:嫩江水務集團303室,郵編1614000,電話:7505046)。 主編單位:嫩江縣城鎮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辦公室 編制單位:嫩江縣建設局 嫩江水務集團 嫩江縣建筑設計院 編制人員:張愛華、魏曉峰、王慶安、楊玉龍、王立軍、宮在慶、曹東燕 、張秀文
1.總 則
1. 1本規程適用于嫩江縣城鎮公共供水區域內新建、擴建和改建綜合建筑物的供水用戶水表計量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也適用于舊有住宅水表的改造及公共建筑中需要設置水表單獨計量收費的用水戶。 1. 2新建、改建房屋(含改造)開發、建設,應嚴格按照“一戶一表、水表岀戶”集中設置,以及生活、經營分開的原則進行設計、施工。工程竣工后由城市供水部門參加驗收,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供水企業將不予供水。 1.3住宅區室內、外給水管道的設計、施工、驗收原則,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及本規程的規定執行。 1.4 住宅小區供水“一戶一表”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執行本規程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規范的規定。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2.術 語
2. 1一戶一表、計量出戶 是指一個供水用戶安裝一只貿易結算計量水表,水表必須安裝在住宅或其它建筑物的公共部位集中設置,便于城市供水企業按戶計量,收取水費。 2. 2 水表 安裝在自來水管道上用于測量管道中流過水量累積值的儀表。按水表的最小流量和分界流量,其計量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用于供水企業與用水戶進行水費結算的水表稱為貿易結算水表。 2.3 智能水表 用帶有發信裝置的水表為計量基表,可實現計量數據采集、分析和遠距離傳送,或通過微功耗大規模集成電路加裝控制器等實現計量、結算、控制功能的水量計量儀表。按其功能和智能原理的不同可分為:預付費水表、遠傳集中抄收水表、遠傳可控式水表。 2.4 室內給水系統 自室外給水管網接入建筑物內,并供至各戶的給水系統。由引入管、水表、配水干支管、閥門、配水附件等組成。 2.5 下行上給式 給水橫干管位于管系下部,通過立管向上供水的管道布置方式。常用于利用市政管網壓力直接供水或采用變頻方式供水的情形。水平配水干管敷設于底層或地下室頂棚下。 2.6 增壓供水系統 由市政給水管網水作為水源,經儲存、加壓等設施達到用戶所需求水量、水壓的供水系統。 2.7 減壓給水方式 采取向建筑物最上區高位水箱加壓供水,再由其向下逐區串聯供水的豎向分區給水方式,減壓措施分為有設置減壓水箱和減壓閥兩種,后者可取代水箱。 2.8 塑料管 是以塑料為主要原料加工成型的非金屬管的總稱,是當前鍍鋅鋼管的替代產品之一,按原材料和加工工藝來分,在住宅設計中宜采用無規共聚聚丙烯管(PP-R)、交聯聚乙烯管(PE-X)等。 2.9 金屬復合管 復合管一般由金屬和非金屬復合而成,它兼有金屬管材強度大,鋼性好和非金屬管材耐腐蝕的優點,在住宅設計中采用的有鋼塑復合管,鋁塑復合管(PAP)等。 2.10入戶管(進戶管) 由水表后多路立管減路器按樓層接出的通過穿墻孔進入住戶的管段。 2.11單管多路供水系統(多路共管供水系統) 按照室內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集中設置的要求,水表集中設置在底層,利用新型多路共管為立管按層分戶的一種新型供水系統。 2.12多路共管(多路管、多路立管) 一種新型的室內供水管材,一根管材內可分別通過多路水流,適用于城市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集中設置的供水系統立管,安裝方便、美觀。 2.13分水器 多路共管供水系統中,首層水表集成計量系統中連接供水主管分成多個安裝水表接頭的器件。 2.14合并器 多路共管供水系統中,首層水表集成計量系統水表后多根分戶細水管與多路立管連接的器件。 2.15減路器 多路共管供水系統中,多路共管為立管按樓層分戶時所用的連接件,每一層一個減路器,直到頂層。
3. 材 料
3.1 基本要求 3.1.1 城鎮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岀戶”工程所采用的材料應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要求,所有與水接觸的材料安全性應符合GB/T17219-1998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的要求,使用性能應符合當地環境條件和習慣。 3.2 管材 3.2.1 地下和地溝的主水管可選用PE、PP-R或鋼塑復合管材;計量系統和樓內立管可選用U-PVC、PP-R材質的多路共管供水系統;水表后至合并器、入戶管可選用PP-R硬、軟管;高層建筑主水立管須選用鋼塑復合管。 3.2.2 PE管應符合CJJ101-2004的有關規定;PP-R管應符合GB/T50349-2005的有關規定;U-PVC管應符合CECS41-2004的有關規定。 3.2.3 管件宜使用與管材材質相同的配套管件,不同材質管件連接應采用含金屬嵌件的管件過渡。 3.2.4 室內供水管材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鍍鋅鋼管。 3.2.5 采用塑料管時,其管道系統壓力不應大于0.6MPa。采用鋼塑復合管,其管道系統工作壓力不大于1.0MPa時,宜采用涂(襯)塑鋼管,可鍛鑄鐵襯塑管件,螺紋連接;當管道系統工作壓力在1.0~1.6MPa時,宜采用涂(襯)塑無縫鋼管,無縫鋼管件或球墨鑄鐵涂(襯)塑管件,法蘭連接或溝槽式連接。采用其他金屬復合管時,連接管件應采用安全、環保的材質,連接緊固、密封,使用壽命和承壓能力應與管材相匹配。宜采用專用的快速接頭連接。 3.2.6 管材、管件上應標明規格、公稱壓力、生產廠名和商標,包裝上應標有批號、數量、生產日期和檢驗代號。 3.2.7 管材、管件在運輸、裝卸、儲存和搬運時,嚴禁劇烈撞擊,避免與尖銳物觸碰和拋、摔、滾、拖等現象,避免油污,管材端口部位采取保護措施。管材、管件應在室內和柵內貯存,室外堆放應有遮蓋物,避免陽光曝曬和雨淋,避免接觸酸 堿等具有腐蝕性的化學物質。 3.2.8 U-PVC、PE、PP-R管材、管件屬可燃物,不得與其它易燃物一起存放。 3.3 閥門 3.3.1 分水器前主管道De63閥門可采用PP-R球閥或蝶閥;水表前閥門可采用塑料或銅鎖閉閥;水表后和入戶閥可采用PP-R球閥。 3.3.2 減壓閥宜采用比例式減壓閥。 3.4 水表 3.4.1 采用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計量等級達到B級以上,DN15~20的水表宜采用C級。并經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機構強制檢定合格的機械水表或智能水表。 3.4.2水表宜采用濕式水表,當水表公稱口徑不超過5Omm時應采用旋翼式水表。 3.4.3 城鎮公共管網范圍內供水所用水表和多路共管由嫩江水務集團統一采購,統一確定品牌和型號。以便于維護和配件統一。
4. 設 計
4.1不同用水性質或計費單元的用戶,應分別設表計量,即“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水表安裝在住宅或其它建筑物的公共部位首層集中設置,形成各自獨立的給水系統。 4.2 室內給水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并應根據使用性質的不同,分為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根據城市給水管網供水能力,室內給水系統可分為直接供水系統和增壓供水系統。新建小區樓房必須配備增壓供水系統,采用配套的直供—無負壓變頻或智能疊壓供水方式。 4.3 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和生活給水系統分開裝表計量,消防系統和其它公共用水可合用一架水表,也可分別設置水表。 4.4 生活增壓供水系統必須符合國家及省內二次供水的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4.5室內給水系統設計根據建筑物層數和高度一般可分為多層建筑(六層及以下)、小高層建筑(十一層及以下)和高層建筑三種給水形式。 4.6 多層建筑給水根據區域市政壓力條件和增壓方式,分為:市政管網直接供水、直供—無負壓變頻或智能疊壓供水。水表二層半集中式(見附圖1)。 4.7 高層建筑(含小高層)給水宜采用直供—無負壓變頻或智能疊壓供水分組并聯給水系統。小高層建筑水表二層半、七層半分組集中設置(見附圖4);高層建筑水表二樓半、八樓半和十四樓半(每六層設一組水表箱)分組集中設置,設有管道立井的也可以將水表安裝在立井中分層設置,每個單元設兩根De63的鋼塑復合主水立管。 4.8 綜合樓一樓商服和車庫用戶的水表就近設置在住宅單元一樓樓梯間內,純商服樓或車庫的水表集中設置在中間部位的房屋內(附圖2)。 4.9 室內管路設計原則 4.9.1 “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新型室內供水系統,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水表集成計量部分;二是單管多路立管部分;三是入戶管及室內橫管連接部分。 4.9.2 連接方式。地溝主管道按單元分出的De63立管與分水器連接,分水器各分水口依次連接鎖閉閥、水表和球閥至合并器。合并器與多路立管連接,多路立管將水輸送到各樓層后以減路器逐層分戶,室內以水平管進行廚房和衛生間的鏈接,暗敷時應盡量用整條管材,中間不得有接頭或支管。 4.9.3 住宅水表集成系統設置在二樓半緩臺窗下靠墻安裝,需占用緩臺窗側寬度160-200mm,樓房建筑圖紙樓梯緩臺設計時應加寬200mm。 多層樓房,二樓半緩臺處窗臺高度應設計為1300mm;小高層樓房,二樓半和七樓半緩臺處窗臺高度亦應設計為1300mm;高層樓房,二樓半、八樓半和十四樓半(每六層設一組水表箱)緩臺處窗臺高度亦應設計為1300mm,以便于安裝水表。 4.9.4 閥門設置。閥門應安裝在便于維修和易于操作的地方,在給水管下列位置應設閥門: 每座樓進水總管處,分水器前、水表前、后和入戶管室內處。 4.9.5 管材的選擇:分水器水源側至地溝主管道使用De63 PP-R管材;住宅樓房分水器水表后一般使用De20-25 PP-R管材。商服樓房分水器后使用De25以上 PP-R管材。立管采用U-PVC或PP-R材質的多路共管。 4.9.6單元樓道內地溝檢查口,須設置在單元門內右側靠墻位置,以方便左側樓梯下設置水表箱。 4.10 已建住宅改造的設計 4.10.1 舊樓房原水表以內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或腐蝕結垢嚴重的給水管應進行全部改造。安裝形式同新樓房。 4.10.2 給水管道和水表箱與煤氣、熱力、污水、供電等其他管線的距離應符合GB50015-2003的有關規定,在竣工圖中須標明其它管線的位置。 4.11 用水量計算和水表選配 4.11.1入戶管和給水設計秒流量計算應依據現行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確定。 4.11.2用戶水表的過載流量應不小于設計秒流量。 4.11.3水表的水頭損失,應按選用產品所給定壓力損失值計算。在未確定具體產品時,住宅入戶管上的水表的水頭損失宜按0.01MPa計算。 4.11.4 水表后入戶管管徑,應根據最不利配水點所需壓力、管道和水表的水頭損失值及室外給水管網的壓力綜合確定。 4.11.5 未確定具體產品時,衛生潔具最低工作壓力按0.05MPa確定。自閉式沖洗閥最低工作壓力按0.1MPa確定。 4.11.6 用戶房屋內裝有自閉式、感應式沖洗閥時,其入戶管公稱直徑不得小于25mm。 4.12 一般衛生器具配水點靜壓不得大于0.6MPa。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靜水壓不宜大于0.45MPa,水壓大于0.35MPa的入戶管(或配水橫管),宜設減壓或調壓設施。
5. 施 工
5.1 水表集成計量系統: 基本要求:占地面積小、結構緊湊、橫平豎直、伴熱保溫、方便維修、便于抄表。 5.1.1多層住宅和綜合樓。水表集成系統在單元二樓半緩臺窗下靠墻安裝兩組,一梯三或四戶的,可在里側西墻一樓半和二樓半分別加設一組解決。采用鐵制水表箱,將采暖立管一并扣入箱內,其表箱厚度最大尺寸不超過160mm。 一樓車庫、商服的水表,可集中安裝在單元內一樓緩臺樓梯下,每兩個單元設置一個商服水表箱,每個水表箱只設置一組水表。用紅磚砌筑120mm厚水表箱,采用A型表箱門。 5.1.2 及特殊情況,二樓半緩臺窗下不能夠安裝水表時,可在一樓緩臺樓梯下安裝兩組水表(見附圖3)。北開門戶型的,分水器立管之間的凈距離不得超過500mm,到北墻的總寬度不得超過1500mm。用紅磚砌筑120mm厚水表箱,采用B型表箱門。 5.1.3 水表安裝在一樓時,每組水表最多不超過8只,并單列排放,禁止雙列排放。分水器立管靠墻安裝,與墻的凈距離為:30mm;水表安裝高度要求:最上層水表上面高度為:1480mm,由上向下排列。 5.1.4一樓多路立管合并器安裝時,北墻側的其底面高度距地面900mm,東墻側的其底面高度要高于最上層水表100mm,合并器進水口與彎頭連接后的管距不得低于20mm。 5.1.5 表后到合并器之間全部采用De20-25 PP-R管、件連接。 5.1.6小高層樓房計量岀戶采用分層集中的原則,每6層設一組水表。1至6層水表集中設在二樓半緩臺,7至11層水表集中設在七層半緩臺處。 5.1.7水表應水平安裝,水流方向應與表殼上的箭頭指示方向一致。表箍帶孔一側要安在主水進水端。表前加裝鎖閉閥,表后加裝球閥,水表的進水端須加裝逆止閥,以防止水表潛動。。 5.1.8水表安裝的順序,從分水器最上端出水口對應頂層住宅按樓層遞減依次排列,下面如有剩余出水口可用管帽封堵。舊樓房改造工程,嚴格按原水表表號、門牌號、用戶姓名對應安裝。 5.1.9水表安裝完畢,必須要做通水試驗,試驗合格后在分水器上用油漆噴涂標明對應戶號,水表的排列順序必須與樓層順序吻合。 5.1.10水表與合并器之間的管路連接,推廣使用45度彎頭,減少直角彎,降低水壓損失。 5.1.11高層樓房供水,水壓超過0.4MPa時表前須加裝減壓閥。 5.1.12主水De63的閥門安裝在地面上方便開關的位置,扳手向外側臥安裝。 5.1.13采用遠傳水表或預付費智能水表時,水表的基表宜設在戶外,數字顯示裝置必須設在一樓戶外公共部位或專用管理間。 5.2 多路立管安裝 5.2.1水表安裝在一樓時,兩根多路立管位置排列方式要求:北開門戶型,首選全部排列安裝在北墻側;其次北墻設置一根,東墻設置一根;最后選擇全部安裝在東墻側。南開門戶型,可全部安裝在北墻側或東、西墻各一根。 5.2.2多路管安裝不允許使用多路彎頭,多路立管一通到頂。西側入戶管可在樓道窗口上面橫穿入戶,入戶后變De20管徑。特殊情況確需使用多路彎頭的,報技術室核準。 5.2.3毛坯樓施工,多路立管穿越樓板時,須加裝PVC套管,上面高出混凝土樓板80mm,下面多出混凝土樓板30 mm。 5.2.4多路立管須嚴格按照生產廠家的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安裝。 5.2.5多路立管減路器與入戶穿墻孔位置要對應好,盡量減少90度彎頭,推廣使用45度彎頭,以減少阻力。 5.3 管道敷設安裝 5.3.1 PP-R塑料管道安裝應做到橫平、豎直、牢固,允許偏差應符合GB50242-2002的有關規定。 管材標記應向外側,處于顯著位置。 5.3.2管道安裝時,不得有軸向扭曲,穿墻或穿樓板時,不宜強制校正。與其它金屬管道平行敷設時應有一定的保護距離,凈距離不應小于100mm。 5.3.3 一樓水表集成系統和各樓層減路器處,PP-R管路連接時,同向錯位連接時,不允許使用90度彎頭,應使用45度彎頭連接。 5.3.4 一梯三戶中間戶樓梯間入戶橫管,應采用下一樓層橫設上返的方式進行管道敷設安裝(多路管在下一樓層減路),以避免管路產生氣囊現象。 5.3.5給水管道橫向敷設室內天棚時,應采取防結露滴水措施,宜做保溫層處理。 5.3.6住宅入戶穿墻管進入室內后變De20管徑,一米內安裝閥門,高度在500線下反250-350mm。宜借用采暖管道進戶的預留孔洞。商服用戶須連接至衛生間內留閥門。 5.3.7樓內地溝主管道末端須安裝排污閥,口徑不小于De50。PPR水平冷水管De50-80管道支架的最大間距為1.1米。 5.3.8管道系統安裝過程中,對敞口處應及時封堵,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污染。 5.3.9舊樓改造新供水系統后,原水表由供水企業拆回統一銷毀。原供水立管拆除,在地溝內主管道處封堵,消防管道保留不動。 5.3.10地溝內管道布置要充分考慮到方便通行,管束盡量布置在角落,做牢捆綁和固定。 5.3.11單元內一樓右側的入戶管,要在地溝內或一樓半緩臺處接入,禁止在單元門內地面下埋設橫過,以防止凍害。 5.3.12 PE、PPR管道、管件采用熱熔工具連接,不同材質管件連接應采用含金屬嵌件的管件過渡,多路管采用法蘭連接。 5.3.13 熱熔連接前、后,清潔焊接件表面和加熱工具。焊接件表面污物應用潔凈 棉布擦凈,加熱工具上的殘留物只能用木質刮刀清除。 5.3.14熱熔連接保壓、冷卻時間,應符合熱熔連接工具生產廠和管材、管件生產廠的規定,在保壓、冷卻時不得移動連接件或在連接件上施加外力。 5.4 水表箱砌筑與安裝 5.4.1北開門戶型設在一樓的水表箱,用紅磚立磚砌筑,水泥砂漿抹面后刮大白。砌筑3-5層磚后立表箱門,要求表箱門上面高于最上層水表150mm以上。 5.4.2水表箱門設標準尺寸,規定為:門的凈尺寸為(高*寬):1400*600mm,也可做成雙門一體式。單門為A型,雙門一體式為B型。特殊情況需制做異型門時,須經表改辦核準。 5.4.3一樓半西墻側水表和商服用戶采用鐵制水表箱,其尺寸規定為(高*寬*厚),C型6只水表:1400*600*180。 5.4.4商服用戶水表箱位置,應盡量設置在連體住宅樓樓梯間內的公共部位。 5.4.5在二樓以上設置水表箱時,須考慮箱內排水措施,宜可加裝De50 PVC排水管接入下水管或地溝內解決。 5.4.6表箱門安裝位置固定要兼顧功能。設兩個表箱門的,左門是采暖閥門維修門,右門是抄表門,一門要兼顧抄看兩組水表。 5.5 保溫措施 5.5.1樓梯間內供水管應做保溫至二樓,梯間內如無供熱管道時,應做保溫至三樓。 5.5.2鐵制表箱和表箱門內襯20 mm厚苯板保溫處理。 5.5.3物業公司應保持單元樓道門、窗完好、密閉。 5.6 水壓試驗、清洗消毒 5.6.1管道系統安裝完畢后,應進行試水和水壓實驗,并符合下列規定: A、試水前應先進行管道沖洗、排污,待管道內水質達標后方可試水,以防管道中雜質堵塞水表逆止閥。 B、 管道試驗壓力為管道系統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宜小于0.6MPa。 C、 對于PPR及PE管道系統,水壓試驗一般要求在管道連接安裝24小時后進行。 5.6.2水壓試驗步驟如下: A、 將試壓管道末端封堵,緩慢注水,同時將管道內氣體排出。 B、 充滿水后,進行水密性檢查。 C 、加壓宜用手動泵緩慢升壓,升壓時間不得小于10分鐘。 D 、升至規定試驗壓力后,停止加壓,穩壓1小時,測試壓力降不得超過0.02MPa。 5.6.3清洗、消毒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后應沖洗消毒,并取樣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方可交付使用。 5.7施工順序:施工隊進入工地后,首先進行商服樓房的安裝,其次再進行住宅樓房的安裝。
6. 驗 收
6.1 驗收的基本條件 6.1.1 施工組織完成設計要求的各作業項目。 6.1.2 施工范圍所涉及的居民用戶已經通水。 6.1.3 工程資料整理完備。 6.1.4 施工單位自檢通過。 6.2 驗收主體包括:縣“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辦公室、建設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用水戶代表和供水企業。 6.3 驗收項目包括工程實體、工程資料、水質和水壓。 6.4 竣工驗收方法,核實竣工驗收資料,并進行必要的復驗和外觀檢查。 6.5 驗收的一般程序 6.5.1 工程竣工先由施工單位自檢。通過后向縣“一戶一表、計量岀戶”改造辦公室申請報驗。 6.5.2 由驗收主體進行聯合驗收。驗收合格,簽發工程驗收合格證,準予供水和結算。驗收不合格,簽發工程整改通知書,不予供水和結算。 6.5.3 工程驗收合格后,應向供水企業移交用水戶資料。 6.6 竣工驗收應提供下列資料: 1 施工圖及設計變更文件; 2 戶表工程報驗申請表; 3 生產辦出具的材料出庫匯總表; 4 主要材料的產品合格證、衛生許可證和檢驗報告; 5 施工合同; 6 水壓試驗記錄; 7 沖洗、消毒檢驗合格報告。 6.7 工程竣工驗收后,建設單位應將有關設計、施工及驗收的文件和技術資料立卷歸檔。 6.8“一戶一表、計量岀戶”工程應與建筑給水工程同時竣工驗收,也可作為單項工程進行驗收。 6.9 水池、水箱應做滿水試驗,靜置24小時觀察,不滲漏。水池使用3年以上的應采用容積法進行漏水檢查試驗。 6.10 舊有住宅一戶一表改造,當利用原有給水管道、水池、水箱進行供水時,供水企業應對給水管道重新進行試壓驗收,對水池及水箱進行滿水試驗,驗收合格后按《城市供水條例》明確的產權界定和維護管理職責劃分范圍予以接收管理。
附錄: 本規程用詞說明
一、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 采用“可”。 二、條文中指定應按其他有關標準、規范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